这一章节主要讨论了在心智理论(ToM)的推理过程中,是否依赖于领域通用机制还是领域特定机制。通过对“错误信念”任务的研究,作者们探讨了两种机制在理解和推理他人信念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
结论:
章节结论指出,信念推理依赖于领域通用和领域特定机制的共同作用。虽然领域通用机制(如抑制控制和元表征)在信念推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特定的脑区(如右颞顶联合区)专门负责信念的领域特定推理。因此,推理他人信念不仅依赖于通用认知功能,还涉及特定的神经机制。
为什么要出版一期关于心智理论(ToM)神经科学的专题?尽管在过去25年里,发展心理学家们已经彻底研究了心智理论,自Wimmer和Perner(1983年)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以来,这一重要能力的神经科学——可以说是人与其他所有物种之间的决定性区别(Saxe, 2006)——直到最近才开始受到认真关注。作为客座编辑的我们以及期刊编辑委员会都认为,这个话题非常适合成为《社会神经科学》的一期专题,原因不仅在于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这一话题感兴趣并产出高质量的研究,还因为现有的研究往往是零散的,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邀请该领域的世界领袖们在一个地方展示他们工作的机会,希望能将这些关键线索汇集在一起。在这篇社论中,我们将提供一些背景介绍以及我们对这批精彩论文的总体概述,这些论文是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收到的。
心智理论(ToM)最常用的测试方法是众所周知的“错误信念”任务(Wellman, Cross, & Watson, 2001; Wimmer & Perner, 1983)。在一种标准版本(“物体转移”问题)中,幼儿观看一个物体在另一个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移动。为了正确预测或解释角色的后续行动,孩子必须关注角色的信念,而不仅仅是物体的实际位置(Dennett, 1978)。
尽管“错误信念”任务已在数百项研究中使用,但在这一任务上的成功是否依赖于一种“特殊”的领域特定机制来推理他人的思想,仍然存在争议。Stone 和 Gerrans(本期)对这一争论进行了有用的综述。他们指出,领域特定机制并不足以通过错误信念任务(Bloom & German, 2000)。为了识别和推理他人的错误信念,孩子们必须使用一般的认知能力,包括对故事的总体感知和语言表征、工作记忆(以跟踪故事的所有变化部分)以及对自己反应的运动表征。因此,问题在于,除了领域通用机制外,是否还需要假设一个独特的、专门的领域特定机制来推理信念和愿望。
传统上,关于领域特定性的争论主要考虑了典型发展的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证据(Baron-Cohen, Leslie, & Frith, 1985; Baron-Cohen, Tager-Flusberg, & Cohen, 2000)。特别是,对错误信念任务的成功可能依赖于儿童在心智理论概念上的变化,而是依赖于儿童处理两种竞争性现实表征(实际情况与角色头脑中的世界)的能力,以及抑制一个错误但具有吸引力的答案(物体的真实位置)的能力。有大量证据表明,这些抑制控制的组成部分(a)在通过错误信念任务的同一年龄段发展,并且(b)与个别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相关(例如,Carlson & Moses, 2001; 但参见 Sabbagh 等,2006年,关于不同文化中的抑制控制差异不会导致错误信念表现差异的有趣的最新证据)。典型发展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与在关于非心理错误表征的逻辑等价问题上的表现密切匹配(Perner, Aichhorn, Kronbichler, Staffen, & Ladurner,本期; Leslie & Thaiss, 1992; Zaitchik, 1990)。因此,可能发展起来的并不是对信念的特定理解,而是对表征关系的总体理解*即元表征的能力。迄今为止,领域特定性的最明确证据来自于对自闭症的研究。自闭症儿童在通过错误信念测试方面表现出一致的延迟或缺陷(参见 Baron-Cohen 等,2000年,15年的综述),通常在错误照片或错误绘画任务上表现良好(Charman & Baron-Cohen, 1992; Leslie & Thaiss, 1992),这表明问题不是一般的元表征问题,而是与表征心理状态作为态度的领域特定问题。
尽管如此,Stone 和 Gerrans(本期)并未被现有证据说服。这些作者得出结论,虽然错误信念任务的表现确实依赖于领域通用的抑制控制和元表征机制,但他们还没有看到需要假设一个额外的领域特定机制来进行信念归因的理由。Stone 和 Gerrans 支持简约的论点:如果原则上较少的实体就足够,科学家就不应该假设额外的机制。这一理论立场为社会神经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通过神经科学方法,可以深入观察行为中的相关性,以直接测试关于推理他人思想是否依赖于不同神经机制的假设。本期的三篇论文使用 fMRI 来研究关于领域特定性的主张。
Perner 和同事(本期)对 Stone 和 Gerrans(本期)的挑战做出了直接回应。这两组作者都同意,一个具体涉及信念表征的机制必须满足至少三个标准:(1)对需要信念归因的故事有稳健且可重复的反应;(2)对只需要表征非心理表征的紧密匹配的控制故事有显著较低的反应;(3)在不需要元表征的非心理故事中没有差异。Perner 和同事(本期)提供的证据表明一个脑区符合所有这三个标准:右颞顶联合区(RTPJ)。首先,他们重复了一个发现,即当被试阅读关于角色信念的简单故事时,RTPJ 被激活,但在阅读关于物理表征(如照片)的故事时则没有(Saxe & Kanwisher, 2003)。更重要的是,当被试阅读关于地图和标志的故事时,RTPJ 并没有被激活,这些故事更类似于信念(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与信念推理有更好的相关性),因为与信念一样,地图和标志(不同于照片)是为了表征当前现实而设计的,因此可能是真的错误。最后,RTPJ 在涉及元表征理解的错误地图故事和不涉及元表征的时间变化控制故事之间没有区别。因此,这些数据直接回应了 Stone 和 Gerrans(本期)的挑战:RTPJ 确实反映了一个专门的、领域特定的信念推理机制的功能。同样符合先前的数据,Perner 和同事(本期)发现左侧 TPJ 的不同模式,它在心理和非心理元表征任务中都被激活(Apperly, Samson, Chiavarino, Bickerton, & Humphreys, 2006; Aichorn, Perner, Kronbichler, Staffen, & Ladurner, 2006)。
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推理信念依赖于领域通用和领域特定机制,这在 Saxe 等人的论文中得到了展示(本期)。这些作者首先识别出与(a)信念推理和(b)领域通用的反应选择与抑制控制相关的脑区。然后他们展示了,关于信念的推理确实会激活领域通用机制,但当被试推理错误照片时,也会观察到相同的反应。也就是说,领域通用的抑制控制、反应选择等机制被错误信念和错误照片故事同时调用,但有一些额外的脑区只在处理信念时被激活。这些数据表明,信念推理依赖于领域通用和领域特定机制,而阅读错误照片只依赖于领域通用组件(见 Stone 和 Gerrans,图1,第312页)。接下来,Saxe 等人设计了一个非语言任务,在该任务中被试可以看到相同的刺激,并作出相同的反应,同时遵循领域通用规则或推理信念。与 Perner 和同事(本期)的结果一致,Saxe 和同事发现,在右 TPJ 中观察到领域特定反应的最佳证据。
Saxe 和同事还报告说,对于相同的刺激和相同的反应,成年人通过推理信念作出反应的速度比通过遵循领域通用规则更快。这些结果与进化心理学中的整个研究传统相呼应。例如,Cosmides 和 Tooby(1997)展示了对于逻辑上相同的“如果-那么”推理问题,如果问题是以社会义务的形式表述的,大多数人会更快且更准确地解答,而不是以一般抽象术语表述。在本期中,Ermer 和同事使用 fMRI 支持他们的中心主张,即人类具有用于社会推理的领域特定机制。他们发现,当被试解决 Wason 选择任务中的社会契约(“如果你借用汽车,那么你必须加满油”)时,与逻辑上匹配、同样熟悉的预防性规则(“如果你与结核病患者一起工作,那么你必须戴上外科口罩”)相比,脑区被不同地激活。虽然社会契约可能看起来不涉及心智理论,但社会契约假定合同双方都期望对方遵守合同,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契约假设了对社会义务性质的共享信念。
在这些论文中,fMRI 提供了一种确定脑区功能特征的有用方法,而这些功能最终是心理的。然而,fMRI 只能描述与心理任务相关的脑区,而不能描述哪些关系是必要的。为了探讨一种认知功能(如语言)是否是另一种认知功能(如信念归因)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神经科学家转向其他方法。
这一章节探讨了语言在心智理论(ToM)中的作用,具体讨论了两种假设:寄生假设和交流假设。它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探讨了语言和心智理论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
主要内容包括:
结论:
**章节结论指出,语言和心智理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交流性的,而不是寄生性的。**尽管语言在心智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但一旦心智理论成熟,语言不再是其必需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即使在严重的语法障碍情况下,具有成熟心智理论的成年人仍能形成关于他人思想的想法。这些发现支持了交流假设,即语言在心理状态概念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构成性的基础。(投资者不需要分析语言,而是行为)
心理状态不能直接观察到;信念和欲望是看不见的、抽象的实体。心理状态和行为之间也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例如,没有任何可观察到的行为能够可靠地诊断一个人是否相信今天是星期二(Baldwin & Saylor, 2005)。因此,了解心理内容的一种宝贵方法就是倾听他人如何谈论心灵。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语言交流对于心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Astington & Baird, 2005)。Dunn 和同事(如 Dunn & Brophy, 2005)首次报道,语言能力预测了错误信念任务的成功,与年龄无关。在健康儿童和自闭症及其他发育障碍儿童的样本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相关性(Astington & Jenkins, 1999;Peterson & Siegal, 1999)。然而,交流和心智理论之间关系的方向尚不明确。很可能,这是一种双向关系:良好的语言技能让你更好地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因为语言是他人心灵的“打印输出”),使你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想法、意图和感受。但心智理论也可能促进语言习得(Baron-Cohen, Baldwin, & Crowson, 1997;Bloom, 2000),例如,引导正在发展的儿童通过跟随说话者的目光来寻找解码新词的意图。
**清楚的证据表明,减少语言输入会减慢心智理论的发展,这来自这样一个发现:父母不是母语手语使用者的聋哑儿童在通过错误信念任务方面有选择性延迟(Peterson & Siegal, 1999)。**这些儿童即使在非语言的错误信念理解测试中也有困难,这表明延迟并不反映任务的语言要求(如 Figueras-Costa & Harris, 2001)。此外,即使考虑到儿童自身的语言技能,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也由母亲的手语熟练程度,特别是她使用心理状态词汇的情况独立预测(Moeller & Schick, 2006)。对尼加拉瓜手语的最新研究表明,非语言错误信念任务的表现由儿童首次学习手语的年龄预测,而不是他们使用手语的年数(Morgan & Kegl, 2006);在8岁之前首次进入手语社区的儿童表现显著优于后来才进入的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学习手语的聋哑儿童没有任何延迟(de Villiers, 2005)。显然,非语言的社会信息(所有聋哑群体都能获得)是不足够的;语言暴露显著影响了心智理论的发展。
在当前的期刊中,Ronald 和 Plomin 进行了针对 9 岁双胞胎的大规模研究,以调查语言和心智理论(ToM)之间联系的起源。通过比较同卵双胞胎和同性异卵双胞胎对,作者区分了遗传对发展影响与共享和非共享环境的影响。Ronald 和 Plomin 发现,晚期儿童时期的心智理论任务表现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性,但也显示出显著的共享环境效应。鉴于前面提到的自闭症中心智理论的缺陷(自闭症是一个强遗传性的情况,Folstein & Rutter, 1988),这一遗传方面是重要的。心智理论的环境方面同样重要,并且可能反映了语言的作用。Ronald 和 Plomin 收集了父母、老师和孩子们自己在三个量表上的评分:社交技能(“他是否认为融入同龄人群体很重要?”);交流技能(“她能否保持正常的双向对话?”);和重复行为(“他是否一遍又一遍地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有趣的是,只有孩子们的交流技能是预测他们在错误信念任务表现的显著因素。这些数据强化了语言交流和心智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相比之下,融入社交群体的驱动力可能对心智理论依赖较少,而更多地反映在许多灵长类物种中发现的社交驱动力。最后,心智理论可能相对独立于“重复行为”,尽管两者都衡量了自闭症中非典型的特征。因此,Ronald 和 Plomin 研究中的这种特定关联模式与 fMRI 研究中得出的心智理论领域特定性观点很好地吻合。
尽管如此,语言和心智理论之间观察到的发展关系的因果机制仍然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心理状态概念本质上是通过语言表示的。如果复杂的语法结构对于甚至构思心理状态的想法都是必要的,那么心智理论的发展将依赖于语言能力(“寄生”假设)。通常涉及表示他人信念的语言特性是句子补语的句法(de Villiers, 2000; de Villiers & de Villiers, 2000; de Villiers & Pyers, 2002)。儿童对这种句法结构的生成和理解先于并预测了他们在错误信念任务中的表现,这在相关研究和训练研究中都得到了验证(de Villiers & de Villiers, 2000; de Villiers & Pyers, 2002; Hale & Tager-Flusberg, 2003)。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们谈论心灵的方式可能是儿童用来构建心理状态概念的重要证据来源。重复相同的心理状态动词可能有助于吸引儿童注意不同动作或情境之间的抽象相似性,以及不同主观观点之间的相似性。通过这些方式,语言交流可以在不直接构成心理状态表征的情况下促进心智理论的发展(“交流”假设;Baldwin & Saylor, 2005; Harris, 2005)。
这两种假设对成人(以及成人大脑)中语言和心智理论(ToM)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的预测。根据“寄生”假设,语法结构提供了关于他人思想的表征基础;心智理论对语言的寄生依赖应该在成人和儿童中都适用。相反,“交流”假设允许语言在心理状态概念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一旦这些概念形成,成熟的心智理论即使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也能发挥作用。
关键的测试因此在于研究晚期获得性失语症(特别是语法技能的丧失)对已经成熟的心智理论的影响。本期的两篇论文提供了对“寄生”假设的明确反证。Siegal 和 Varley 是首次报告两名“严重”失语症患者在心智理论能力方面仍然保存完好的作者(Varley & Siegal, 2000; Varley, Siegal, & Want, 2001)。截至目前的证据,如他们在当前综述中所论述的那样,与他们的提议一致,即一旦成熟,心智理论不再依赖于语言。Apperly 和同事(本期)提供了支持同一假设的新证据。他们报告了 PH 的表现,这是一名左半球中风的年轻男子,在一系列语言和心智理论测试中的表现。尽管 PH 在包括嵌入子句语法的语法测试中严重受损,但他在非语言的心智理论测试中,包括二阶推理(X 认为 Y 认为什么)中没有表现出任何缺陷。总的来说,这两篇论文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表明具有成熟心智理论的成年人即使在严重的语法障碍情况下,也能形成关于他人思想的想法。这些数据支持了语言和心智理论发展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交流性的,而非寄生性的观点。
这一章节探讨了在发展心智理论(ToM)过程中,除了语言之外的其他信息来源,特别是关于他人意图和情感的视觉线索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脑区:右后上颞沟(pSTS)和右下额回(IFG),以及它们在感知和运动表征中的不同功能。
主要内容包括:
结论:
这一章节的结论是,除了语言外,感知他人意图和视线方向的视觉线索也是发展心智理论的重要信息来源。pSTS和IFG在理解他人行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pSTS主要负责感知表征,而IFG负责运动表征。关于pSTS的发展轨迹,存在一些分歧,但总体上,这些研究为社会神经科学提供了新的关键领域,特别是研究社交感知的专门脑机制的发展轨迹。
语言显然不是发展心智理论(ToM)的唯一信息来源。**很多关于他人意图、感知和情感的信息是从人类面部和身体运动的微妙配置中解码出来的(Sabbagh et al., 本期)。**因此,这些信息可能通过ToM的关键视觉认知“前兆”进行处理:检测和表征他人意图和情感的视觉线索的过程。关于这些前兆的核心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例如,社会感知的机制主要是感知性的还是运动性的?它们是否比完全的心理状态归因更早出现?本期的三篇论文提供了关于这些关键理论问题的新数据和新观点。
一个与感知意图行为和视线方向相关的大脑区域是右后上颞沟(pSTS;例如,Allison, Puce, & McCarthy, 2000)。在成年人中,观看生物运动比观看非生物运动时,pSTS显示出更高的BOLD反应(Pelphrey et al., 2003)。此外,pSTS区分人体运动,基于运动是由演员控制还是被物理环境强迫(Morris, Pelphrey, & McCarthy, 2006)。
或许最有趣的是,当可见的生物运动完全匹配时,STS基于生物运动与动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作出不同反应:三项研究发现,当手、身体或眼睛运动在环境上下文中是不可预测时,STS的反应增强(Pelphrey, Singerman, Allison, & McCarthy, 2003;Pelphrey, Morris, & McCarthy, 2004;Saxe, Xiao, Kovacs, Perrett, & Kanwisher, 2004)。Senju 和同事(本期)提供了关于意图行为的感知表征特征的收敛证据。他们使用从以前的fMRI研究中得出的刺激(Pelphrey, Viola, & McCarthy, 2004),但识别出一个ERP成分,其功能特征与pSTS相同。即,当观察到的角色的视线方向与环境不一致时,这个成分会增强。然后,作者能够在9个月大的婴儿大脑中识别出类似的ERP成分。这些结果在三个关键方面非常重要:(1)当前研究提供了一个感知机制的收敛证据,该机制在处理不可预测的意图行为时显示增强反应;(2)使用了一种新方法,EEG,其时间分辨率远高于fMRI;(3)提供了这种机制在早期发展中,从婴儿期到成年期都一致的证据。
Kaplan 和 Iacoboni(本期)研究了另一个与意图行为表征相关的脑区:右下额回(IFG)。与通常被认为形成他人行为感知表征的 pSTS 不同,右 IFG 是一个前运动区。在被试执行意图行为时,和当前研究中观察他人意图行为时,这个区域都会被激活。对他人行为的感知和运动表征之间的区别可能会带来有趣的功能后果。Kaplan 和 Iacoboni(本期)报告的证据显示,IFG 在情境中的动作表征模式与 pSTS 中常见的模式相反。对于一种环境内容(早餐桌),IFG 的反应在动作符合情境预期时(例如,用精细抓握杯子的把手以饮用)实际上更高,而在动作不符合预期时(例如,用整个手握住杯身)反应较低。虽然这些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认(因为 IFG 在所有情境中对精细抓握的反应都更高),但 IFG 和 pSTS 功能特征之间的对比可能为理解他人行为中的感知和运动表征的不同角色提供重要的启示。
Senju 和同事的另一个关键论点是 pSTS 中的感知机制在婴儿期已经发育,并且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保持一致。有趣的是,Carter 和 Pelphrey(本期)对 pSTS 的发展轨迹得出了稍微不同的结论。在一项儿童 fMRI 研究中,Carter 和 Pelphrey 通过对生物运动与非生物运动的反应偏好来识别 pSTS。这些作者发现,虽然他们可以在7到10岁的儿童中识别出 pSTS,但这一区域对生物运动的选择性在这个年龄段显著发展。实际上,这项研究中最小的孩子在 pSTS 中完全没有表现出生物运动效应。鉴于最小孩子数量较少以及儿童神经影像学的挑战,这一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指出了社会神经科学的新关键领域,研究社交感知的专门脑机制的发展轨迹。
这一章节探讨了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之间的区别,即在归因于思想与归因于情感之间的不同。它回顾了与这两种共情形式相关的大脑机制及其研究发现。
主要内容包括:
结论:
这一章节的结论是,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依赖于部分不同的神经机制。VMPFC 在情感共情中起重要作用,而不同的情感表达涉及不同的大脑区域。总的来说,共情的神经基质是复杂的,共情(特别是通过 EQ 测量)在感知每种特定情感时会使用不同的脑区。这一研究揭示了理解他人思想和情感的神经机制之间的差异,并强调了情感共情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许多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另一个区分是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之间的区别,或者说是在归因于思想与归因于情感之间的区别。情感共情包括识别他人正在思考或感觉的内容(类似于心智理论的传统核心)以及用适当的情感状态回应他人的感受。然而,即使是对他人情感的识别也可能依赖于与心智理论核心不同的机制,原因有二。首先,他人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相对直接地传达出来,而他人的信念并没有以简单的行为模式表达出来。其次,感知到他人经历强烈情感可能比感知到他人基于信念的行动更容易导致“情感传染”。也就是说,强烈的快乐、恐惧或悲伤表达可能会导致观察者感受到一致的情感;而看到他人四处寻找丢失的物品则不太可能导致知情的观察者“感染”到他人的错误信念。然而,尽管这些考虑使得心智理论和情感共情依赖于至少部分不同的机制是合理的,但这些机制的神经基础最近才逐渐被揭示出来。本期的四篇论文对这一文献做出了贡献。
关于认知和情感共情成分之间区别的最直接证据来自于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损伤后观察到的功能分离。Shamay-Tsoory 和同事(本期)开发了一套难度相当的新任务,操纵参与者被要求推断角色的信念还是情感。与有其他损伤部位的患者相比,只有VMPFC损伤的患者表现出选择性缺陷,在需要情感判断的任务中得分较低。此外,这些患者的表现与独立评分的每个场景中情感内容的程度,以及患者在“移情关怀”部分的人际反应指数上的得分呈负相关。
Shamay-Tsoory 和同事得出结论,理解他人的情感依赖于与理解他人思想不同的大脑机制,这一机制位于 VMPFC。Kipps 和同事(本期)通过对额叶变异型额颞叶痴呆症(这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的社交障碍的综述,得出了几乎相同的结论。Mojzisch 和同事(本期)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他们的当前研究中,他们使用一系列心理生理测量方法来深入并补充先前的 fMRI 研究。他们报告称,在在线互动中的社会情感响应与 VMPFC 的活动相关。
与上述将情感共情视为单一整体的研究相比,Chakrabarti 和同事(本期)提供了不同情感表达反应涉及不同大脑机制的证据。作者进一步识别出与个体在共情商(EQ)上的差异和对特定情感面部表情的神经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的脑区。如果单一的、统一的心理机制负责共情,那么 Chakrabarti 和同事(本期)预测,共情得分和对情感的脑活动反应会在不同情感上集中在相同的大脑机制上。实际上,Chakrabarti 和同事(本期)发现,在感知每种特定情感时,不同的脑区与 EQ 相关,尽管他们也发现了一些关于在基本情感中共情的共同基质的证据,位于左下额回。这些结果与 Kaplan 和 Iacoboni(本期)的研究形成有趣的对比。两组人都测试了共情的个体差异测量(Chakrabarti 等人的研究中的 EQ 量表,Kaplan 和 Iacoboni 的研究中的人际反应指数)与观察人类行为(Chakrabarti 等人研究中的面部表情,Kaplan 和 Iacoboni 研究中的手部动作)时的脑活动之间的相关性。两项研究都识别出 IFG 是这种相关性的中心。然而,Chakrabarti 和同事在左 IFG 中观察到相关性(参见 Minio-Paluello 等人,本期),而 Kaplan 和 Iacoboni 报告的是右侧化效应。总体而言,Chakrabarti 等人的研究表明,共情的神经基质是复杂的,因为共情(在 EQ 上测量)似乎介导了在感知每种特定情感时使用不同的脑区。